投资不过山海关?我们和几个东北创业者聊了聊

2018年01月02日 22:54:54 | 来源:寻找中国创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来源:寻找中国创客

  记者:蓝予 唐亚华

  今天,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控诉在黑龙江亚布力度假区被“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欺负愚弄的视频广为传播,黑龙江省已经开始调查。

  “投资不过山海关”又一次成为了焦点话题。

  作为一名东北籍创业者,曾在其小道消息微信公众号里说,首先,东北经济不景气,互联网很难快速发展。然后,东北人才一直外流,年轻人、互联网一代没人愿意生活在东北。最后,对新兴企业不友好,有关部门吃拿卡要司空见惯。没钱,没人,事儿多。这样怎么可能发展好互联网呢?

  我们找了几位东北本地创业者,聊了聊他们所处的创业环境。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是环境使然,一些东北人的思维确实落后,传统守旧,一心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这种环境下,难招人才,难求融资,难办手续。

  但也有乐观者,大连的无人货架创业者张世元认为,东北的优势也很明显,相对滞后的环境给项目留了很多时间窗口,更有生存空间。“投资不过山海关”,也更像是一句妖魔化的偏见——东北所存在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中国的所有欠发达地区。

  谈到在东北创业的难,创业者们是这么说的:

  第一难关:招人才

  人才或流失,或偏爱“铁饭碗”

  互联网家装行业创业者小周:

  我是浙江人,在大连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当地,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2017年初我去杭州转了一圈,感觉南方每个人都撸起袖子,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在东北就没有这种感觉,大家都比较悠闲。我身边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她在一家民营公司里月薪能拿八九千块钱,但为了稳定的铁饭碗,她花了8万块钱找人进了地铁系统,一个月拿两三千块钱。

  我周边的人有点瞧不上创业,他们觉得不太靠谱,想找稳定的工作。但是浙江那边就觉得创业很正常,气氛比较好,我现在多少有点后悔。

  有朋友开玩笑说,合伙人一定不能找黑龙江的。在我们家装行业,装修工人也尽量不找东北人,因为东北工人相对不愿意干小活,钱要的比较狠,有些人可能想捞一笔,不做持久长远的考虑。

  要说互联网创业,找人才更难。可能跟东北大环境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好多人才跑去北上广深,再加上我们所能提供的环境跟优秀的人才不够匹配,挺希望东北能够跟南方一样有更开放的环境。

  第二难关:融资

  投资机构不问创意,只问认识什么人

  艺术教育创业者小娄:

  东北的教育市场确实是一片蓝海,但融资太难了。

  如果你在人脉关系上欠缺的话,在东北就会“寸步难行”。

  首先找投资机构很不容易,像北京天津这种地方的大机构都不愿意投东北的,因为阻碍太多了。

  我有几个朋友认识当地的投资机构,就介绍我去找他们聊了。

  有一次我和一个延吉的投资机构聊融资的事儿,他们问我第一句话是:“你认识的最厉害的人是谁?”然后问我渠道是什么?你有没有什么职能部门的资源?从始至终没有问我的创意是什么。他们不会看你的能力,只会看年龄、社会经验、人脉关系。

  总体看来,整个创业环境都不是特别好。东北没有什么有名的投资机构,连申请创业贷款都难。我也在吉林省找了很多所谓的”投资机构”,大部分表面是创投公司,实则是借贷公司,比如今天这个公司借给我20万,但会让我签一个协议,几年之后要还回去30万。

  互联网家装行业创业者小周:

  创业之初我聊了三个人投资人,一个是想拿自己的关系和人脉入股,不愿意出钱,还有两个只出三五十万就要求控股,谈了几次都没成功。投资机构也接触了,我提出互联网家装这个概念,他们不认可,也没有谈成。

第三难关:办手续

  职能部门效率低

  本地家装行业创业者小教:

  我在省内跨市做家装生意,回公司注册地开发票时出现了问题,一共43000元的发票,就开了1000多块的,要不就是说我们企业太小,要不就是管辖地的问题。我在省内三个城市一共跑了十来趟,后来没办法找了税务局局长,一句话就搞定了。

  互联网家装行业创业者小周:

  政府有支持创业的资金,每年下发的钱也不少,但是可能容易被一些有背景的项目拿到。我们公司当初想入住政府孵化空间,跑了几个空间发现我们根本达不上他们的要求,他们拒绝我们的理由是我们更像传统的装修公司,但我整体上感觉,整个申请竞争的环节并不透明,我去了杭州才发现了这种差别还不小。

  第四难关:创业理念滞后

  不能马上挣钱,那还创什么业?

  互联网传媒行业创业者圈圈:

  我第一次创业的合作伙伴父母不同意他出来创业。为此,他与父母签订了“卖身契”。如果第一年创业成功了,以后他就可以自由的发展。如果失败了,那么以后他的工作,生活,以及婚姻都要由父母决定。后来我们失败了,他也就回去履行“卖身契”了。

  本地艺术教育创业者小娄:

  我创业之后,家里人表面说我的孩子做什么我都支持,但是自己内心里还是在打鼓。我妈曾对我说:“你不要规模做得太大,那样压力太大了。”

  有次我谈了一个中韩合作,三个人合伙准备开一个3000多平的艺术学校,家里人就不放心,对我说:“你这做得太大了,你就整个小车库,教教学生得了。”

  最后因为其他原因没做成,他们就可开心了。

  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创业都是“我不能赔”,刚开张就要赚钱。比如做餐饮行业,东北人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我店开张了,我所有的朋友都得来捧场,不捧场不是朋友。在他们看来,开张第一周就要赚钱,不然就不是一个好生意。

  本地家装行业创业者小教:

  现在家里人还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还是因为还没有赚到钱。他们都希望我在体制内做,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个心理。

  但是,“就算这么多困难,我还愿意在东北干下去”

  本地艺术教育创业者小娄:

  但经历过这么多事情,我还是愿意在这儿干,主要是艺术教育的前景还是好的,尤其是做集训营。首先,东北的家长还是很愿意撒手让孩子被别人管的。他们也愿意在孩子教育上花钱,和北京天津比其实花得都差不多。我曾经估算过,在长春,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初中,家长至少要花50万。再就是租金便宜,在大学城租一栋四层楼,每层1000平,一年租金才20万。这样看,利润还是很高的。

  无人货架创业者张世元:

  其实我不太认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观点,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拿到了、美团等的投资,不管关内关外,还是看项目吧。

  东北发展相对滞后,但机会也多,很多事物在南方相对已经成熟了,在北方还没有兴起,像无人货架我们做得时候东北被还没有起步,这样就给了我们时间上的窗口。

  之前,我们在大连和北京两地同时拓展市场,遇到的困难没什么差异,结果在大连做得挺好的,在北京反而没有存活下来。

  因为这一行利润比较低,而北京各方面成本比较高,虽然市场非常大,但很多问题需要高成本去解决。我们把北京的项目撤掉以后,集中在大连发力。大连租金低,高等院校比较多,人才成本相对较低,发展反而较好。

  北上广等地区经济环境、职场环境、政策、人才等因素都比较好,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都抵不过成本问题。地域、项目、市场领域等都需要匹配,在东北,房租、用人、供应链、人脉资源等都在起步阶段优势比较大。

  被妖魔化的“投资不过山海关”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是对东北信用的抹黑吗?这背后,一方面有其固化的原因,但也不乏妖魔化的地域偏见。

  在张世元看来,东北人比较务实,以生存和赚钱为第一要务,没有特别大的理想和宏观目标,眼界不够开阔,观念和意识都没有打开,这个可能是东北跟发达地区的主要区别。

  他同样提到,东北人骨子里有思维定势,东北太富饶了,因为他们知道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能收获,所以就不愿意天天去地里锄草,不去想着精深细作,怎么样让庄稼长得更好。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这种思维就落伍了。

  江浙一带有的就是贸易属性与商业属性,他们没有资源,通过拼搏努力弥补物质上的不足,骨子里就有勤奋的因素。其实东北人不是差勤奋,差的是意识。事实上,很多东北人去了北上广自然而然的也就变勤奋了,意识被提高了的情况下,也会做得很好。

  创业投资当然不能依靠一句约定成俗的话就定调,投资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炭。但是这一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东北大环境的特殊因素应该受到重视。

  正像有评论所说,正在转型中的东北,如果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获得外来投资的信任,妥善处理毛振华“雪地陈情”事件,将是一个契机。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