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世界记忆 共同见证

2017年12月16日 19:58:46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改造升级后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都有哪些新展陈,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1213位幸存者凝视历史】

  经过由1万多盒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组成的档案墙,拾级而下,来到《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满天星光下,"遇难者300000"赫然醒目。序厅的墙上悬挂着1213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这些幸存者的目光,永远凝视着这段历史。

  照片墙是工作人员根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名录,按照当年的户籍档案,找到幸存者当时的形象,这些黑白照片,是已经去世的幸存者,而在我身后这些大一点的彩色的照片灯箱,是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100位登记在册的,目前仍健在的幸存者。

  【多视角揭示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从《南京沦陷前的形势》、《日军进犯南京与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到《大屠杀后的南京》、《战后调查与审判》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过程。为多角度呈现历史真相,本次展览大量运用第三方视角,采用了很多外籍人士留下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实物,以及部分日方资料。

  因为基本上采取不留战俘的方针,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约15000人",这是日军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里的一段摘录。事实上,像这样的记载在这片史料墙上还有不少,比如这份日军第114师团步兵第66联队,第一大队的战斗详报就记载了,下午2时整,接到联队长如下命令,根据旅团命令,俘虏应全部杀掉。种种资料显示,南京大屠杀并不是某些日本士兵或者某个部队的个别行为,而是至上而下下达的命令。

  在原有文物的基础上,新展还补充了多年来陆续征集到的文物以及照片,很多史料都是首次对外展出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解员宁伟恒说:“在这个展板上可以看到,在同一个集体屠杀活埋中国人的时候,在不同角度拍摄照片,一个是1938年日寇暴行实录里的照片,这面是2008年我们征集的朝日新闻,也对这一时刻进行了报道,这么多年我们在不断征集史料的时候,也征集到这样新的佐证之前历史事实的展品。”

  【注重微观呈现 对历史进行还原】

  面前的这处场景,是根据当年的历史照片,复原出的遭日军轰炸后南京街道的场景,这些废弃的旅店,茶行,绸缎庄以及废弃的黄包车等等,都证明这是一处商业区域而并非是军事目标,即便如此,也没有逃脱被轰炸的命运。

  馆中江东门集体屠杀遇难者的"遗骨坑"原址,采用"黑匣子"的展陈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寓意着打开历史之匣,发现历史真相。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解员宁伟恒说:“我们考虑对逝者的尊敬,也考虑对青少年的教育,遗骨坑里这些遇难者的遗骸,可能青少年看起来视觉冲击会比较强,我们就在下面用岩壁隔挡,在黑匣子的下方隔断上镌刻的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录。”

  在展厅里,安全区域板块的灯光最为明亮,象征着黑暗中的一抹温暖。在这里,设有3位外籍友人的雕像,约翰·拉贝,约翰·马吉,以及明妮·魏特琳。

  【增设观众互动区域 与历史产生关联】

  除了可以对话幸存者,聆听口述历史,馆内还增设了大量的观众体验区域。观众可以翻阅铁书触摸遇难者名单,通过电子屏幕查询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名录,以及朗诵拉贝日记等方式,与历史产生关联。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南京大屠杀它不仅仅是当年受害者的一个个体记忆,或者他的家族记忆,它早已成为南京的城市记忆,成为中国的国家记忆,成为世界记忆。”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赵夏楠、李洋、俞铭义 报道)

  (本条新闻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