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祖辈的足迹 穿越80年的历史见证

2017年12月13日 21:59:1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亲切会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80年前,这些国际友人代表的祖辈在南京救助了无数的中国难民,并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80年后,他们追寻家族先人的足迹,重回故地,既触摸感悟了南京这座城市历史的伤痛,也见证了它今日的和平繁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与1937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等国际友人亲属代表一一握手。希望他们健康幸福,一代一代把记忆传承下去。习近平说,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80年前,约翰·拉贝记录下的《拉贝日记》成为控诉日军罪行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80年后,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将《拉贝日记》影印本及高清电子版独家授权给中国国家档案局。

  以史为鉴,以书为证。其实1997年出版的《拉贝日记》只是对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部分史实的一个记录。20171211日,完整版的《拉贝日记》(影印本)也正式对外出版发行了。

  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我的祖父记录下这段历史,就是为了向世人宣告侵华日军当时犯下的滔天罪行,谁也不能抹杀历史,只有当我们都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新版《拉贝日记》共68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影印本形式,呈现拉贝最原始的日记。

  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通过这部书的出版,用真实的历史档案,反映南京大屠杀当时历史的真实,是对世人的警示,也是对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有力驳斥。”

  身为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的托马斯·拉贝说,这些年一直沿着家族先人的足迹,向世界传播着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在《拉贝日记》中,约翰·拉贝曾经多次提到过位于南京栖霞山东麓的江南水泥厂。南京大屠杀期间,丹麦人辛德贝格和德国人卡尔·京特在这边设置的难民营,救助了几万难民的生命。而约翰·马吉也用手中的摄影机拍摄下了江南水泥厂的影像,那这张照片就是当年约翰·马吉拍摄的影像中一个医生救助难民的场景,我们看到当年画面当中的这个廊柱,在经历了80年的风雨之后,至今依然存在。

  这个廊柱位于江南水泥厂当年的难民医院内。80年后,卡尔·京特的侄女,77岁的安妮塔斯·京特来到了这里,和她一起来的还有85岁的中国老人徐尔欣。徐尔欣从小生活在江南水泥厂,她的父亲徐莘农当年是江南水泥厂财务主管。安妮塔斯·京特和徐尔欣虽然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但是作为南京大屠杀见证人的后人,两位老人一见如故。

  时任江南水泥厂财务主管徐莘农的女儿徐尔欣:“难民医院请了鼓楼医院的两名老护士,在这里救助伤员。”

  卡尔·京特的侄女 安妮塔斯·京特:“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第一次得知这是难民医院,这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安妮塔斯·京特说,伯父卡尔·京特出生在河北唐山,是一个地地道道"中国通"。而她自己也在唐山度过了八年童年时光,2002年来过南京。

  卡尔·京特的侄女 安妮塔斯·京特:“以前这里是南京,现在到处都是房子,南京太大了。”

  南京小粉桥1号,这里是约翰·拉贝的故居。201710月下旬,另一位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追寻先人的足迹来到南京,在这里,和克里斯托弗·拉贝相遇了。

  克里斯·马吉是美国的一位职业摄影师,今年8月他代表家族来南京领取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当他看到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小时候和妹妹受害的照片,一下子就萌生了拍摄今日南京的想法。

  约翰·马吉的孙子 克里斯·马吉:“我一直想回到南京,回到我祖父去过的地方,看看他曾经拍过的大街小巷,看看南京都发生了什么。”

  如今克里斯·马吉用360度全景相机拍摄南京,而当年,祖父约翰·马吉使用的是16毫米胶片摄影机,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了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的动态画面。影片中,日军疯狂地炮击南京城,江边和池塘里堆满了无辜平民的尸体。

  穿越80年,克里斯·马吉见到了当年祖父影片中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今年88岁的夏淑琴老人是战后第一位踏上日本国土、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在80年前的浩劫中,夏淑琴全家有7口人被日军杀害,约翰·马吉见证并记录了夏淑琴的家族灾难;80年后,当88岁的夏淑琴老人见到约翰·马吉后人时,千言万语无以言表。

  夏淑琴外孙女 紫金草志愿服务队成员夏媛:“他的祖父拍了我外婆,现在他又来给我们拍这个照片,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传承。”

  穿越80年的家族见证,几代人的薪火传承,就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会长张生:“南京大屠杀见证人的后人在一起见面,应该说是中西方的两段历史记忆,非常感性、非常有温度地对接在一起。这也是反映了南京大屠杀这样一段历史记忆,从中国记忆、家国记忆,变成人类记忆,一个典型的写照。”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忱、郭锴峰 荔枝编辑/墨白、黄磊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