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为什么他们宁愿受伤也要跑马拉松?

2017年10月15日 14:36: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西坡

  (作者西坡,“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时事评论人;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天来了,国内马拉松赛事逐渐密集起来,关于马拉松的新闻也多了起来。正如人咬狗才是新闻一样,选手正常跑完全程不是新闻,选手在比赛中受伤、猝死才是新闻。

  广东清远马拉松,两万跑友参加,共有12000多人接受治疗;武汉马拉松,4300人受伤,附近药店存货被买光;陕西杨凌马拉松,一名跑者猝死。

  首先当然要提醒参赛者,报名时要清楚了解自己身体状况,比赛中要量力而行。组织方的医疗保障也有完善的余地,比如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侯伯伦强调,马拉松猝死事件在中国成功救治的几率只有1%左右,国外则在30%左右,这主要源于第一时间的救治仍不到位。

  但我不会像许多人那样对这些受伤的马拉松业余选手冷嘲热讽,因为我也曾经是一名冲动报名的马拉松菜鸟,所以理解他们的心态。

  那是大二上学期,毫无运动天赋而且一贯信奉生命在于静止的我,看到BBS上北京马拉松报名的帖子,突然心动要挑战自己一下,于是报了名。

  记得在比赛后半程,身体已极度疲惫,收容伤残的大巴车就跟在后面,不停地喊,不行就上来,不要逞强。不少人跑不动就上了车,但我硬是抵制住了诱惑,最后以4个半小时的成绩跑完42公里。

  按现在的受伤标准,当时的我也受了伤,在接近终点的地方腿肚子抽筋,所幸得到一名陌生跑友的救治

  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马拉松,成绩平平代价也很沉重。比赛之后,我和参赛的许多同学一样,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瘸着腿蹦跶了一个星期。

  但这次马拉松成了我长期嘚瑟的荣耀,毕业之后搬了好几次家,却一直将马拉松的证书、奖章视若珍宝。马拉松不光是对朋友吹嘘的资本,也是自我励志的长效鸡汤,连马拉松都跑完了,这点事还做不成?

  马拉松是世间少有的坚持就是胜利的游戏,它门槛奇低,规则极简,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需要贵重装备,不需要运动天分,不需要艰苦训练,跑步谁不会啊?

  这也是近年来跑步成为一种宗教式现象的原因之一,相信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几个爱晒自拍的跑步达人。跑马拉松甚至比每天坚持跑五公里的门槛都低,它只需要你忍耐几个小时,就能提供长久受用的成就感。

  在生活方式不断趋同的都市社会里,人们有动力去追求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标志。马拉松也是这样一种标志,一种人人有份的梦想,一种近在眼前的壮举。跑之前,我一定要跑完马拉松可以激发很多天的锻炼斗志,跑之后,连马拉松都跑过可以维持许久我不平凡的想象。

  当马拉松成为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自然存在自我感动的成分。但与马云的语录、机场书店的培训讲师相比,马拉松这碗鸡汤还是相对可行、相对健康的,当然前提是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