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守艺人”:白领任性辞职 学做绒花

2017年05月29日 16:27:00 | 作者:月亮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红楼梦》里曾有这样的情节,薛夫人将宫里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送给园子里的姑娘们。这里的“堆纱花儿”指的就是南京绒花。据记载,造型生动、精巧的南京绒花制作始于唐代,明代时已有相当规模,清代达到鼎盛,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婚嫁喜事时必佩戴绒花,取其谐音'荣华'吉祥之意。但是如今绒花从业者已经寥寥无几,流传千年的技艺濒临失传。70后的程颖和90后的李璐,成了南京绒花年轻的守艺人。

  70后白领“不务正业”学扎花

  南京民俗博物馆的绒花坊,是南京绒花最后的根据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树宪,是南京唯一仍在从事绒花设计和制作的老艺人。尽管常常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求学者,但是大多是玩票性质,多年来赵树宪始终收不到徒弟。直到两年前,程颖带着女儿到民俗博物馆参观,一下子就被美丽绒花迷住了,为了向赵老拜师学艺,程颖毅然决然地从南京社保中心辞了职。

  绒花以铜丝为骨、蚕丝为肉,是一门程序繁复的手艺。从熟绒、染色、制作铜丝的初期准备,到制作过程中的劈绒、勾条、打尖、传花、粘花等,每一项都有门道儿。学艺两三年后,才能做成一件像样的作品。

  程颖坦言,由于绒花耗时长、收益慢,不少年轻人知难而退,但是真正坚持下来,当一朵又一朵惊艳的绒花艺术品在指尖盛开时,特别有满足感。

  90后大学生:安安静静做个匠人

  比程颖晚入门半年的李璐,是一名90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本来,她的专业是书法,但有一次,她在参观完工作室后,就决定做绒花了。最初当学徒没有收入,李璐只好当了半年的“啃老族”。

  红、粉、黄、绿……五颜六色的蚕丝绒,在师徒三人的手中穿上铜丝,弯成花朵、元宝、如意、凤冠、熊猫、老虎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因为订单制作周期长,绒花坊从来不收定金,现在程颖和李璐的收入也并不稳定,但是对她们来说,只要能自食其力,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实在的幸福。

  花开不败 坚守“绒”光

  年轻人的到来,给绒花坊带来了新气象,工作室不但创新设计了不少绒花品种和款式,还有了自己的淘宝店--艺美绒花店。前段时间他们还帮某国际一线品牌做了橱窗作品展示,频频和艺术界、设计师们跨界交流,探求传统技艺新路。

  赵树宪把绒花技艺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给两位年轻的徒弟,就像四十年前南京工艺制花厂的老师傅教他一样。赵树宪相信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徒弟们会慢慢从小匠成长到大匠,从手艺人成为真正守护技艺的人。

  绒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树宪表示:“即使现在有两个学生了,我还是觉得有危机感,因为人太少,呼吁更多的年轻人能补充进这个传统手工艺的行列中。”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