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线"的凤姐或许不适合煲鸡汤,更适合秀下限|荔枝时评

2017年01月16日 15:31:4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秀宁

  (作者王秀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讨论凤姐是危险的,讨论最近的凤姐更是如此。从《求祝福,求鼓励》顶级爆款的出现,到毅然决定捐出20万打赏并暂停打赏功能文章的推出,再到凤姐自己也出面表态的代笔争议,围绕凤姐展开的撕X,可谓是一地鸡毛、令人愕然。

  观点冲突、立场有别,这些都是有着引爆可能的隐性弹药;但即使是那些自诩中立的看客,也在这件事情上频频懵圈,因为基本事实太过混乱:我们看到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处于一种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亦真亦假的状态。

  说是代笔,编辑过凤姐在凤凰新闻客户端前两篇文章的王路表示“他只做10%的删改,后面则是凤姐口述,甚至闲聊,再由编辑修改”,凤姐自己则称“绿卡如同毕业证”的说法是编辑自己添加,但对于其他的争议点却并无否定。

  至于团队,就更加混乱不堪了。凤姐完全否认有团队,不少人则认定有专业团队。大概能够确定的是,文章最后的版本肯定不是凤姐出品,至少经历编辑“修改”、“润色”,且凤姐和团队的磨合存在很大问题。

  从凤姐求祝福,求鼓励,到捐出尚未到账的20多万打赏(微信公号“我就是凤姐”已经被平台封号),再到代笔、包装上的争议,无论是主动营销炒作,还是被动成为热点,凤姐都展示出一种捉摸不定、不可预测的形象。

  被多次提及的凤姐对温州动车事故的评论,堪称毫无人性;但将20万打赏捐给凉山贫困学子,又展示出温暖一面。到达美国之后,凤姐曾经参加过一些反华游行,以获得政治避难资格;但凤姐又对捐款一文中提到“绿卡”问题耿耿于怀,并在事后表态永远热爱中国胜于其他国家。爆款文章出现后,凤姐的社会美誉度有了急剧上升,但她自己又出面做出否认。

  十分矛盾是一个中性词,甚至是一个褒义词。不客气地说,则可以等同于“毫无底线”。因为事实不清,也因为难以走进凤姐的内心,我不知道造成这种毫无底线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她的人格就是分裂的,还是她只把表态作为一种工具单纯利用。

  正是对于凤姐“毫无底线”原因判断上的区别,针对她的社会评价也大相径庭。如果是“人格问题”,那么凤姐的态度起码算真诚的。对于一个出身农村,师专毕业,甚至算作“矮穷矬”的底层青年,社会舆论给予的包容度要大很多。

  从农村到奉节,再到上海,直至纽约,凤姐的人生轨迹带给许多底层青年以鼓励。她的《求祝福,求鼓励》一文,之所以引发不少共鸣,就因为担负了鼓励底层青年的功能。换句话来说,是相互鼓励本身,成就了这篇爆文。相对于底线而言,底层青年更愿意看到的是凤姐的改变。毕竟,改变比道德评判来的更有价值,谈底线太奢侈。

  批评者、反对者大抵都是“道德底线”的捍卫者。凤姐的矛盾人生,被看成厚黑学和一种劣质低级的心机。她煲的鸡汤,汤底也被揭了底朝天。凤姐的毫无底线、不择手段,在公认的道德评价体系中,毫无争议的处于负面位置。对此,任何一个逻辑规范之人,都无法不同意这样的评判。这也是为何会有人吼出“罗玉凤,请滚出我的朋友圈”的原因。

  从2009年在陆家嘴发征婚传单开始,凤姐就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碗“视觉糟糠”,满足了网络“审丑”的需求。即便去了美国,凤姐的标签也并没有因此改变,只是在全球化时代,她的人生轨迹俨然成为一种新现象,尤其是开始发布专栏和微信公号文章,展示底层移民美国景象后,引起了不少中产人士的注意。

  底层搏出位时候的毫无底线,和专栏文章中呈现出的中产式同情心与对自我尊严的看重,是凤姐身上同时混合着的两种特性。正是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特性,既引来了认同,也引发了批判。或许,如今的一地鸡毛表明,凤姐并不适合煲鸡汤,而只适合秀下限。这不是由她决定的,而是由她的互联网“人设”决定的。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