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二十年孵出620亿元产业

2016年10月28日 13:47:45 |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原标题:珠海航展二十年孵出620亿元产业)

珠海航展二十年孵出620亿元产业

  全球最大在研水陆两栖飞机不久前在珠海航空产业园内总装完毕。中航工业供图

  不再是“赔钱赚吆喝”,珠海航展公司董事长周作德称航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珠海产业优化升级,更催生了珠海航天航空业,建成航空产业园并发展壮大。

  1996年,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在珠海开幕,因只有展会,没有产业,“赔钱赚吆喝”的质疑声随之而来。一晃20年,即将迎来第十一届开幕式的珠海航展究竟给这座城市和150多万珠海人带来了什么?在甩掉“赔钱”帽子,孵出620亿元航空产业的背后,航展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南都记者采访多名知情人士为你揭秘。

  回顾

  “当时的航展像是乡村集市”

  1996年,首届珠海航展在位于三灶镇一个小渔村旁的航展馆开幕,财力吃紧的珠海为此投入巨资建设了当时堪称国内一流的固定展馆,仅配套建设的观展道路———机场环形路就花了6亿多元,有关投入约11亿元。

  “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毗邻航展馆的海澄村村民张先生仍记得当时的盛况。他说,平时机场路和珠海大道看不到多少台车,但航展期间,观展车辆排出30多公里长龙,因为塞车严重,很多观众堵在车上又热又饿,村里人看到了商机,跑去卖小吃、盒饭,生意出奇的好,“不少人一天就能挣好几千,比一年的收入还多。”

  村里月租金两三百的门面,航展期间涨到一周七八千元。村民将自家的楼顶、多余的房间腾出来出租,发展到后来,有村民出租一栋烂尾楼的楼顶,供发烧友拍摄航展飞行表演一天居然挣了5万元。珠海会展局局长周作德回忆,“当时的航展像是个农村集市,展馆外挤满了小商小贩。”

  但除了依托航展从事简单的服务业,让周边村民捞一点“快餐经济”,不制造一架飞机,没有航空产业的珠海长期沦为“陪衬”。资料显示,首届航展共签订16个项目、价值近20亿美元,均与珠海无关。珠海花钱搭台,给外地卖飞机作嫁衣的质疑声接踵而至。

  曾参与报道多届珠海航展的《光明日报》驻珠海记者站站长杨连成坦言,最初的航展像“过家家”,甚至连展位费都赚不回来,“办航展是给别人服务,世界各地到你这来做生意,跟你没关系。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产业,只能望洋兴叹。”

  发展

  谋转型欲引进空客一度受挫

  珠海航展不甘心只“赚吆喝”,随后开始转型,希望引进、培育珠海的航空产业。航展举办两届后,珠海于2001年终于引进摩天宇发动机维修公司,这被视为珠海航空产业的开端。

  时任珠海摩天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华尔特先生坦言,1998年其受邀参加第二届珠海航展时,航展的规模和影响力让他大为震撼,也被珠海美丽的环境吸引。

  不久,珠海又引入了雁洲轻型飞机制造公司,实现了飞机制造零的突破。接着,南方航空公司与加拿大CA E合资的翔翼飞行训练中心在珠海开始运作,不久便成为民航飞行员培训规模中国最大、亚洲前三名的“行业龙头”。

  但由于没有知名的飞机龙头企业和专业的航空产业园,这些项目只是零敲碎打,对珠海经济的实际贡献微乎其微。

  “航空产业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迅速在沿海遍地开花的三来一补的简单加工,它是高精尖产业,需要有技术、人才和基础配套的支撑,”珠海一名业内人士说,珠海很早就希望通过办航展,擦亮珠海的城市名片,发展会展业和第三产业,更希望借用办航展的契机,从无到有催生珠海的航空航天产业。

  此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条件尚不具备,一方面对航空产业的需求有限,国外企业对进入中国建厂的内在冲动并不强烈,另一方面因为体制不同,很多企业也存在观望情绪,因此航展在很长一个阶段承担了培育中国航空产业、启蒙国人航空文化的任务。

  转机出现在2006年春节前,空中客车公司正式宣布将在中国设立一条单通道的飞机总装线,预计年生产4架A 320飞机。这是自1980年代美国麦道公司与中国合作建立大型客机生产线之后的20多年来,国际航空巨头第一次考虑在中国建立总装线。

  作为航展举办地,珠海市政府、航展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高层已是“老朋友”了,借助航展平台,引进空中客车公司中国总装线,实现珠海航空产业的历史突破成为了当时珠海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结果并不如意。空中客车为了更靠近市场,在考察珠海、天津、上海、西安后,最终选择了天津。珠海的航空产业梦遭遇重挫。

  “开花”

  航空产业园开园

  但珠海人并未因此退却。2006年航展,珠海专门成立了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香港国际机场联合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并在一号航展馆搭建了“珠海———21世纪航空新城”为主题展台,第一次向世界系统地介绍打造航空产业园的构想和蓝图。

  两年后,这一番努力结出硕果。2008年,第七届航展开幕前夕,珠海航空产业园正式宣告成立。园区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几乎囊括了包括珠海机场在内的整个三灶镇,分为航空产业核心区、加工区、配套加工区和生活配套区,致力于发展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及公务机运营,航空维修,通航零部件和航材销售配送,航空航天博览娱乐等产业。

  开园前,珠海市领导已多次奔赴北京,进行筹备工作,重点拜会了中航工业集团的高层,期望引进中航工业,进而吸引中小产业链聚集。其时,国务院刚公布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被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之首,中航同样有重组区域布局的意愿。珠海有航展的金字招牌,又有生态优势,区域内大学校园众多,是广东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高校聚集地,发展通用航空的条件成熟。

  双方一拍即合。有参与者事后回忆,在2008年的开园仪式上,“当时省领导就说,珠海航展坚持了六届终于开花结果了。”

  成果

  珠海孵出620亿元“金凤凰”

  2008年,来自东北的陈博第一次参加珠海航展,推销自己的无人机研制计划,随后留在了珠海。陈博回忆,这次展会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当时珠海一家新能源企业的老总非常认可他的计划,并力邀他到企业研发,他从此留在了珠海。

  2011年,陈博选择创业,租用珠海一间别墅成立了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与几个同伴一起研发农用无人机。

  这家一度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几年后已成长为中国三大无人机制造企业之一,去年产值8000万元,公司人员从最初创业的3个人发展到如今的150余人。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农用无人机刚刚发展,2015年全国的总产值约4亿元,羽人就占了约20%.

  航展前夕,珠海航空产业园邀请多家媒体走访了陈博的企业。陈博告诉南都记者,自2008年起,每一届航展他都会参加,航展给像他这样的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能接触到世界的展商和客户,“我们的产品也是通过航展,得到了科技部、环保部等认可,随后迅速推广,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们要自己推销到中央部委去难度很大。”

  陈博说,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无人机市场,他的企业一年一个样,从租别墅办公,到如今已拥有7家分公司,并在新疆、芜湖、山东等建立了工厂。

  珠海航空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羽人即将在航展馆附近建设规模更大的厂房,同时成立目前全国唯一的省一级农用航空研究中心。这只是珠海航空产业园发展的缩影。作为龙头的中航通飞已经走出国门,参与多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海外并购,如收购了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美国西锐,前不久还总装完成了全球最大在研水陆两栖飞机。

  在航展的拉动下,成立仅6年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如今已引进51个总投资达620亿元的航空项目,仅今年上半年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 .73亿元,同比增长12.6%;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8.37亿元,同比增长19.1%.

  产业园负责人称,即将开幕的第十一届航展上,预计还将引进、签约一批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

  周作德说,20年来,珠海为了航展投入巨大,对于政府而言,直接收入或许看不到,但是航展给珠海第三产业带来的综合效应非常巨大,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带动珠海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催生了航天航空业,使珠海航空产业园开园并发展壮大。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珠海航空产业成绩单

  在航展的拉动下,成立仅6年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如今已引进51个总投资达620亿元的航空项目,仅今年上半年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73亿元,同比增长12.6%;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8.37亿元,同比增长19.1%.产业园负责人称,即将开幕的第十一届航展上,预计还将引进、签约一批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