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三星,何时才能诚恳面对中国市场?

2016年09月19日 17:13:0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郁风

  (作者郁风,“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爆炸,接着爆炸,继续爆炸。

  三星Note7的爆炸事故是从韩国开始的,那时离Note7开卖还不到一周。之后电池爆炸成了困扰三星的梦魇,仅在美国一地,就有26宗烧伤和55宗财产损失报告。虽然这个数字在百万总销量中占比微不足道,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一人不安全,则人人不安全”。谁也不想那个万分之一落在自己头上。为了安全起见,多国航空公司已下令对Note7实施禁运。

  三星只有一条对措:召回,召回已售出的250万台Note7250万最初是三星报表上亮眼的业绩,但如今却成了三星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不过,对美国欧洲韩国等市场,从事故发生到开始召回,三星的反应是还算及时和迅速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挽回部分消费者对三星的信赖。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三星拒绝召回中国市场出售的Note7。它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区产品即国行版采用了另一家供应商的电池,因此没有爆炸风险。在被质检总局约谈后,三星也只宣布召回此前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发出的1858台体验机。

  然而,打脸说来就来,昨天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京东购买的国行版Note7突然发生了爆炸,京东方面回应称确系国行版,三星方面则称正在核查。本身三星在召回问题上将中国与其他地区区别对待就已遭至很多中国用户不满,如今打脸若再坐实,消费者无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这对三星的品牌损失影响绝对是无法计算的。

  而今,三星对国行版“没有问题”的保证更像是一个悬在空中的泡沫。如果国行版确实存在隐患,面对中国区这么大市场,三星应该及时拿出一家大公司应有的态度,将问题产品悉数召回,并向中国消费者给予补偿,这才能重拾三星在中国用户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召回成本可能为数不少,但为了省下那些钱而置整个品牌公信力于不顾,毫无疑问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至于三星迟迟不肯对中国区低头的原因,我想,一方面若在中国召回,那等于承认另一家电池供应商也有问题,这会导致市场对三星的供应链体系更加怀疑。又或者这并不完全是电池的问题,而是主板等其他设计失误,万一真的是这样,那就说明Note7是一款彻彻底底的设计失败产品,而三星显然不想承认这一点。

  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在召回问题上对中国持双重标准已不是一次两次。比如2011年丰田因漏油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00万辆汽车,唯独不包括中国内地。又如因DSG变速器故障接到大量中国消费者投诉后,大众对问题车型仍然拒绝召回,直到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才召回了一部分。新近的有宜家“夺命抽屉”事件曝光后,宜家一开始亦将中国排除在召回范围之外,直到国内舆论哗然和质检总局约谈后,宜家方做出让步。有了这些“前辈”的经验,要让三星主动提出召回,不容易。

  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傲慢的原因,无疑是钻了中国现行法律尚不完备的空子。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于召回的态度可谓严厉之极。而若在美国出现了问题产品,除了面临巨额罚款外,集体诉讼带来巨额赔偿的可能性也让跨国企业不敢在安全问题上摇摆分毫。反观中国,除了初期为吸引外资而对外企产出利好政策的因素外,相关惩戒制度的不到位对此也有很大影响。

  有人说,三星不召回就算了,反正我没买Note7,而且有了这个教训,今后我是不会再买三星产品了。这种说法除了置Note7已购用户不顾外,还显然忽略了一点:这次是三星,谁敢保证下一次不是苹果,或者国产的华为小米呢?它们的产品出了问题,是否也会高高在上敷衍了事呢?须知,没有制度保护的土壤,安全只会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跨国企业屡屡“作恶”的原因究竟是它们本身就是“恶”的,还是我们的环境给了它们“作恶”的土壤?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