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专稿(小编/周小二)
每年八月十五日夜,头顶上的一轮明月便会牵动情思,勾起人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怀想。
曾几何时的某个月夜,古人们浅吟低唱出一首首令人拍案叫绝的月夜诗,或凝重清丽,或豪放旷达。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从古至今仅此一轮的月亮是时间长河中最孤独的见证者。
又是一年中秋夜,打翻那尘封的明月光,跟荔枝小编一起寻找古诗中的那轮明月:)
【最旷达的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旷达都在诗里了。毕竟无论何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最狷狂的明月】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自由与洒脱都在诗和酒里了。
【最寂寥的明月】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这篇和范仲淹《御街行 秋日怀旧》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令人伤怀。
【最边塞的明月】
《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虽未直写爱情,但却写尽情意。
【最温情的明月】
明明自己在长安,却望月而遥想鄜州的亲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种设想对方此情此景的写法被后世常常借鉴。
此时此刻你看着头顶的月亮,想的是哪里的月光呢?
【最清冷的明月】
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
诗人被贬湓浦,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最科技的明月】
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
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
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
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最伤感的明月】
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你会不会也常常生出这种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哀愁呢?
月光虽美,对吃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月饼。
一份圆满一份心意。趁着今晚的月光,给你最最亲密的小伙伴送一份荔枝定制的月饼吧>>
还有两天就是中秋啦!祝大家一切圆满:)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