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怎样才能一言不合就拿个诺贝尔奖?

2016年06月23日 15:51:3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土土绒

  (作者土土绒,荔枝网及“荔枝新闻”编辑;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踩多少吨狗屎,才能踩出诺贝尔奖……然而这35岁废柴老处男做到了……》这篇标题超长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就连欧洲杯的氛围都被冲淡了。文章的大致意思就是:一个没用(废柴)的老男人(为什么要强调“处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由于自己的无知,竟然误打误撞地拿了诺贝尔化学奖。

  “屌丝逆袭”的故事总是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如果真有借鉴意义,当然是广大“废柴”们的福音。所以,让我们来看一下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首先,主人公田中耕一被描述为“从小被同学欺负、不敢说话、没有自信”的废物,后来,这个“废物”考上了日本东北大学。可是文章不会告诉你:东北大学是日本排名第三的大学,仅次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你让国内的“废物”们考进复旦大学试试?其次,进入大学以后,田中耕一又因为考试不及格而留级,总能说明他的“废”了吧?不过,文章也没有告诉你:他不及格的科目是德语。而很明显的,田中耕一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他的弱项,用国人的术语来说,这是一个严重“偏科”的孩子。——但天才大多是偏科的,你会认为他们“笨”吗?——那么,说他“废柴”的第三个理由“面试索尼被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他确实不善言辞又有些社交障碍嘛。

  其实可以看得出来,田中耕一是典型的工科Nerd形象,他对自己的专业很投入、很专注,但对于生活的其它方面,他既不擅长、也不关心,所以多年来只是在较低的职位上默默工作,从来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世俗意义上说,当然也可以叫“废柴”,但从科研工作上说,他却是一个勤恳敬业的研究者。当然,这篇网文也不会告诉你这些,而是努力把他描绘成“在不喜欢的公司里干着不想干的工作(就像所有人一样)”——事实上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多年来一直泡在实验室主动加班,领导要给他升职他都不肯,因为升职了就不能在科研一线工作了,而且他也不想跟人打交道……这样的人,跟你想象中的“废柴”走了狗屎运拿到了诺贝尔奖还一样吗?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打脸”。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太容易了(获取虚假信息也是一样的容易),上面说到的事实,稍微搜索一下就能知道。但有人曾经说过,网络上服务于你的情绪宣泄的人太多了,一定要警惕。怎么警惕?当你看完一篇文章,感到惊奇、愤怒、狂喜、爽……等强烈情绪的时候,就要好好地想一想了。因为为了激发这些情绪,作者必然要对信息进行一些加工,这种加工可能只是语言修辞意义上的,但也可能是抽离了关键信息、仅仅利用其中的一些元素重新拼凑出的故事。你不能说它是谣言(田中耕一确实得了诺贝尔奖啊),但它传递的情绪和价值观却是麻醉剂和致幻剂。

  这就是我们要警惕的原因。如果我们沉浸在这些麻醉剂和致幻剂中,相信没用的“废柴”也有春天,自己混不好只是不走运罢了,万一运气来了不定多厉害呢……那你就真的是“废柴”了。

  其实,我并不是坚定的“鸡汤”反对者,毕竟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和挫折,总得有个发泄或安抚的渠道。但这样说的前提是:你有能力分别什么是事实,什么是鸡汤。只有看清楚它的本质,才能享受它带来的片刻抚慰。如果别人说什么都相信,甚至以各种鸡汤网文作为人生信条,那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了。无论什么时候,鸡汤只能是人生中调剂胃口的小菜,而不能是主食。也许,这是赢得诺贝尔奖的第一步?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