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辟出了专门的章节,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认同。那么如何吸引年轻受众回归传统文化?荔枝新闻记者孙茂强 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
曾几何时,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分风光不在。王芳代表说,她当时作为剧团里的青年骨干,一个月也演不到一场戏: “演出最多也不满十场一年。我当时是团里的青年演员骨干,我都演不满十场的话,可想而知当我们的剧团当时到了什么程度。一直到2000年以后我们被评为世界非遗项目,状况才稍微好转。”
评上非遗项目后,苏州市成立了“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专门组织人员宣传、教授昆曲,使得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枯木逢春: “现在我们演出任务很多,我们一年最起码100场此外,还有出国演出啊全国的巡演啊。”
(上图为王芳出演昆曲《牡丹亭》中饰演杜丽娘)
除了政策上的推动,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王芳代表认为,必须要用现实生活去对接传统文化。比如昆曲,它有养生、养心两大好处:
“昆曲的老师都很长寿。因为它这个练、唱功啊,是没有过门的,不像京剧他有过门可以休息。一支曲子只要你一上台一唱,他就不能休息了,从头至尾就要呼吸,就是运气,那就是在练内功,所以它就可以养生。”
此外,昆曲的优雅、舒缓,对于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副养心减压的良药:
“学了昆曲以后,它会让人很安静。首先净化自己,再在舞台上去净化观众。比如我们的《牡丹亭》,它就是为了爱而生,又为了爱而死,这种道德观、爱情观都,它不像现在的、男女见个面就可能一下子在一起了。传统文化中积淀了很多很多的我们这种优秀的道德理念。我们在舞台上把它们演绎出来,其实感受一下,它跟我们的生活都很接近。”
王芳在2003年就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传统艺术,她当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如何能让这方面的门槛更低。而在去年,这一建议已经完全落实了。
“去年文化部出台的优惠政策,孩子在学校如果想学戏曲的话,包括学费全免。我觉得政府工作报告也好、十三五规划也好,现在的利好消息太多了。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很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把艺术传承下来,更要把老师的这种传统美德,传导给下一代。”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