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指责范玮琪晒娃是道德绑架

文/曹 林

(作者曹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中国青年报编委;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9月3日阅兵当日,范玮琪因在微博晒娃遭网友围攻) 

 

明星范玮琪就因为胜利日在微博发了张亲子照,竟然在网上被一群人攻击,上纲上线到“不爱国”的层面――我很认同李方的评论《范玮琪道个P歉,喷子们网个P友》中的观点:这有什么好道歉的?那些喷子算什么网友,算什么民意?面对一群狂热的网民,这种道歉只会让那种歇斯底里的道德绑架得寸进尺,并且会更加疯狂。昨天逼捐,今天逼歉,明天逼着你跟他保持一样的表情、一样的观点,在这些看不见的狂热网民的面前不断妥协让步,不断息事宁人,总有一天社会的底线堤坝会被冲垮,你我都失去任何自由权利。

 

舆论不能总这样被一些匿名、不负责任、狂热的极端者设置的“伪民意”所绑架。不能是个人说句什么蛮不讲理的话,都能被当成“民意”。那些人是什么呢?根本不是某个具体的能为自己言行负责的人,而是人性在网络中放大的阴暗的一面。网络像个放大器,把人性的那种在现实生活中隐藏起来的起哄、猥琐、自私、狭窄、狂热暴露出来。

 

网上骂范玮琪的人那么多,那么多恶毒、毫不讲理的谩骂大行其道,可仔细看看,基本上没有实名的人,都是一些没有头像、没有身份、没有实名的隐形人――他们隐藏在匿名的账号背后,释放着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这些人貌似制造了一种“声音”和“民意”,并形成了一种裹胁,可问问我们身边那些有名有姓的人,有哪个会持这样的观点呢?

 

各美其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同时,保持对别人的起码尊重,再盛大的节日,在微博上晒自己的孩子表达亲情,有什么错呢?――现实中有着起码理性的人都能够在这种事情上做出是非判断,但到网上就不一样了。攻击谩骂一个在微博上晒自己孩子的母亲,只有在匿名和群体中以多数人暴力的形式才会表现出来:匿名就可以肆无忌惮,群体的掩护才会让人有恃无恐地将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在群体的掩护下理直气壮地表达一些歪理,制造一些罪恶,并拉来一些大词作掩护,当成话语暴力的庇护所。

 

怎么能把隐形的键盘侠们这种毫无理性的声音当成“民意”呢?怎么能被这种本应无视的奇怪观点设置议题呢?越理会这种声音,这种声音越获得了在舆论场的存在感,也变得越有攻击性,近年来网络上这种道德绑架的作派越来越甚嚣尘上。

 

想起另外一条新闻下面的跟帖,那新闻的标题叫:快递员上门取件强吻女客户被咬伤 警方介入调查――看到标题就知道大体事实,也能作出基本的是非判断――可这条新闻下数千条留言真把人吓到了,看得人心惊肉跳,竟然多是这样的评论:有的说“那女的当时应该穿着睡衣,害了别人”,有的说“人家都跪下磕头了还不饶人,小女人真狠心啊,还伤人”,有的说“那骚娘们就一点责任都没有?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的说“如果是个富二代就没事了,谁让你是个穷逼呢”,有的说“只能说大哥运气不好,没有碰到好女孩,其实女人最喜欢装逼的”,有的说“我觉得最主要原因是价格没谈好”。

 

不亲眼看到新闻下的这些留言,你可能无法想像,一个人心里要多阴暗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然,现实中你是听不到的,因为现实中的人有起码的耻感,可网络给了人一副把脸遮起来的面具,于是,“开水烫顾客情有可原”、“快递员强吻女客户肯定是女的穿着太暴露”之类的歪理在网上大行其道,以让人不可思议的方式获得滋长空间,并设置着议题。也因此,像“普通人发生冲突,有钱一方错;开车的发生冲突,开好车的错;俩无赖发生冲突,不会发微博的那个错”之类明显错误的思维,却成为了屡被验证的网络规律。

 

还有前段时间的微博逼捐也是如此,天津爆炸事故后,马云遭遇网络逼捐,一群键盘侠蹲守在马云微博下,齐呼“你要是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逼马云捐款。这种赤裸裸的“逼捐”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其实谈不上什么争议,只要有点基本判断力的人,都不会去逼别人捐款,也不会认为逼捐有任何理由。所以,媒体公开的评论都一边倒地力挺马云,可逼捐者们已经以多数人的暴力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个议题并形成舆论压力。

 

社会在进步,民智在提升,极端言论越来越遭人唾弃,在现实正常语境中已经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但却在网络上获得了滋长的温床。网络是个好东西,让信息透明,让选择多元,但要警惕它把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暴露出来。多数人的狂欢状态,更会成为一种极具伤害性的暴力。网络的双面性非常明显,一边让聪明者变得更聪明,一边让卑劣者变得更卑劣,让那些被正常社会所抛弃和唾弃的歪理邪说和极端言论,重新获得了空间和市场,在舆论场中寻衅滋事,用隐形的多数暴力裹胁正常思维,拉低着社会的整体智商。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