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相遇

 

作为《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饮食篇”的编导,最多的自然是和各位烹饪大师,餐饮作家,美食达人打交道。这其中的故事,也如同中国的菜系,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与居长龙大师的相逢,是通过友人引荐。老人是国际中餐大师、扬州三把刀的龙头老大,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其地位和高龄,都让我在见面前各种忐忑。然而真正开拍后,我们整个摄制组都被感动了,那是怎样一种超乎地位的敬业、超乎年龄的热情啊。

 

受外籍嘉宾档期限制,我们将所有的拍摄压缩在两天,几乎每天都是干满12小时,最多辗转五个地方,大师也配合了12小时。任何一个动作,一个细节,无论是谁稍微流露出一丝不满意,他都会立刻先说重来。大师反复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麻烦些不要紧,只要你们需要的效果出来就好。而在拍片间隙,那双切文思豆腐出神入化的手,忙着给我们这些小辈切哈密瓜,泡咖啡,生怕大家渴了饿了。一天拍摄结束后,他又谢绝所有人的帮忙,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将所有的刀具、碗筷清洗干净。

 

老人已经76岁了,一直说不累不累,终于在拍成品菜的空隙,被我无意撞见,他一个人静静地蜷在最里面的包间,小憩。那一刻,心中莫名难过,但泪还能忍着。直到告别时,大师执意骑自行车回家,并把摄制组送到电梯口,合上门的那一刹那,标准90度的鞠躬,电梯里,所有的年轻人安静了下来。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后来离开扬州时,他说要麻烦摄制组帮忙带点土特产给南京朋友,约着再见一面,其实是给我们准备了礼物,用了这样一种不让人为难的说法。早上八点赶着商店开门,老人去买了四美酱菜,重重的瓶瓶罐罐,篓子里塞着,龙头上挂着,就这这么有点吃力地推着车,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真正的大师,在饮食中煨着自己的人生,千回百转,于无声处听惊雷。老人之前在日本银座主厨二十余年,他说淮扬菜是他的根。日本餐厅菜单上印着“扬州炒饭”,就是他最大的骄傲。

 

除了居长龙老人外,因拍摄相遇的,还有被专栏作家沈宏非评价为“写字的人里面最会做菜的、做菜的人里面最会写字的”美食家二毛。他告诉我,母亲在八十年代初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51岁。没有留下一张合影,只存有贫乏时代的家常菜做法和浓密的亲情。他和我历数这些细节时,眼角浸出泪花。

 

还有一群年轻人。辞去优越的工作,投身创业私厨平台“我有饭”。在北京、上海这两个外来人口超过3300万的一线城市中,用家宴的感觉将陌生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广州女孩喝下一口他们煲得“无花果炖里脊汤”,就说:“像是喝到了妈妈的味道。”年轻人觉得这就是“我有饭”要做的事情。

 

其实这次投身《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的拍摄,对我个人是波折的。就在正式开拍前三天,我开始高烧,并最终确诊为肺炎,直接被送进医院住了半个月。在那些每天只能对着点滴的空白日子里,想过放弃,又有不甘,最终决定继续。拔了针头,就开始奔波出差,同事友人有过心疼不解,甚至是揣测。但是我想,任何一个将自己方案从无到有几轮打磨、倾注心血的编导,或许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那种在艰难曲折的拍摄路上、与采访对象发生未知故事的魔力,令人无法抗拒。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你所不知道的相遇,令我期待,让我继续。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