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政:从扬州走出的清华院士

尤政(右二)和团队成员们在实验室。资料图片


    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精密仪器系系主任,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曾获国家“突出贡献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和 “千百万人才工程”称号,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8次荣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两会期间,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心系家乡的尤政院士。虽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精密仪器系系主任等多项荣誉和职务,但他还是喜欢待在最早也最安静的精密仪器系办公室。办公室很小,一个古朴的书架占去了近1/3的地方,上面堆满了各式书籍和科研资料。


    看到家乡的记者,尤政很高兴,倒水、拉家常,尽显“老乡见老乡”的热情。从儿时记忆和扬州文化谈起,到对扬州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尤政语速快、声音洪亮,像一个打开了话匣子的邻家大哥,满怀深情地叙说着一个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念和殷切期待。


    “以文化人,以人聚城。”尤政认为,扬州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2500年文化孕育了无数名人,也成为激励扬州后辈奋起努力的精神动力;扬州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用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汇聚成建设世界名城的强大力量。


    谈母校


    难忘“树人堂”前青葱岁月


    “扬州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古往今来孕育了众多名人。”尤政说,以他毕业的扬州中学为例,就出了朱自清、胡乔木等一大批名流,以及数十位两院院士,他们对扬州后辈的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激励作用。


    扬州中学,是尤政梦想启航的地方。提起母校,尤政有说不完的话题。扬州中学始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距今已有103年历史。2012年10月,尤政专程回来参加了扬州中学110周年校庆,并客串大会主持,期间还作为校友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关于母校,尤政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在他的描述中,坐落在旧护城河畔的树人堂,不仅是扬州中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扬州中学的精神和灵魂象征,求学时只是感受它外表的高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尤政越来越感受到它内在的“高大”。


    “树人堂里镌刻的那些名人,对我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尤政说,出生在扬州,就读于扬州中学,自然而然地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就像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周围,让你不得不好好学习。”


    说起自己后来的学术研究方向,尤政总喜欢谈论起一堂特殊的启蒙课。高一那年,学校组织学生在树人堂观看美国阿波罗登月的电影,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轻盈漫步”的画面,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也在尤政心中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


    从儿时到学生时代,家乡扬州留给尤政的印象始终非常鲜活。他说,扬州自古就是一个有文化涵养的城市,文化成了嵌入这座城市灵魂的鲜明标签,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这种弥漫着浓郁文化的城市中长大的人,生来就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它在潜移默化中提醒你,做一个文化人,做一个文明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化是当今城市竞争的软实力。”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尤政认为,扬州最紧要做的就是放大这种文化自觉,觉醒骨子里的文化自信,让每个扬州人都为生在这座文化名城而骄傲和自豪,从而催生出将她建得更美更好的无穷动力。


    谈家乡


    古得经典,新得现代


    “古得经典,新得现代。”这是今日扬州留给尤政的印记。“我每年都要回去几趟,但每次都会发生让人惊喜的变化。”尤政说,扬州不仅有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也有现代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的新的财富。


    “以前出去都要坐船,后来有了润扬大桥,通了火车,建了机场,高铁也在规划建设之中,扬州交通正一年一年发生着新的变化。”尤政深有感触地说,他的父亲原来是丁沟人,母亲是杭集人,就这么点距离,以前每次走趟亲戚都感叹路难走,如今公共汽车都可以到达那些地方了。


    “扬州兴于交通,后来也衰于交通,现在又靠着交通重新崛起,是特别令人骄傲与自豪的事。”在尤政眼中,不仅是交通的变化让人讶异,扬州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每次回扬州都会有新的发现。比如,“七河八岛”变美了,瘦西湖公园变大了,城市格局正一点一点向着现代化大城市逼近。


    “我们以前住在跃进桥附近,那地方以前很乱,桥上全搭着棚子,是脏乱差最典型的地方。”尤政说,这几年回去看,已经变得很漂亮了,而且听说跃进桥又重修了,桥周围还恢复了很多文化的元素。


    因为科研合作的关系,尤政走过国内很多城市。看得多了,渐渐地发现很多城市都慢慢变成了一副面孔。但“扬州依然保留了她自身的特色,老城区还保护得很好,‘两古一湖’没有在城市开发中被破坏。”尤政认为,在城市大建设、大开发的浪潮中能始终保持这份定力,是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体现了历届党委、政府对待古城的大智慧。


    近10年左右,城市变化很大,老城区保留得很好,新城区又开发,特别是瘦西湖、万花园、宋夹城、平山堂能够连成一片,形成令人向往的世界级风景区,让每个从扬州走出去的家乡人倍感自豪。“烟花三月下扬州。”尤政说,他经常向朋友和学生推荐扬州,建议他们有空去扬州旅游度假。

 

谈发展


    利用“后发优势”打造“制造强市”


    “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其经济地位甚至超过现在的上海。”尤政说,这段显赫的历史是隐藏在扬州人心头的一份骄傲。虽然时过境迁,但每个扬州人都有责任,燃烧起心头的那份荣耀,为建设世界名城而贡献自己那份力量。


    既是从扬州走出去的学者,又与扬州有着紧密合作关系,因此尤        政对扬州经济发展非常熟悉。“近期扬州曾出现过很好的工业机会,比如亚星客车、扬柴、集装箱产业当时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可惜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尤政说,现在像以牧羊、扬锻、金方圆等为代表的锻压钣金机床等机械产业,在国内总体实力还是很强的。


    “扬州不光是一个文化名城,也有条件成为一个现代化技术的发源地。”尤政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扬州究竟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应该走怎样的工业化道路?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描绘了一条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前行的路线图。尤政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是中国制造2025项目成员之一,主要负责总体组和工业强基的工作规划。他认为,在机械制造方面,扬州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但要想在未来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抓住新一轮制造业升级的机遇,打造“制造强市”。


    锻压机床、造船都是扬州比较好的制造产业。但尤政认为,这些产业总体技术含量还不是太高,很多还停留在“称重量”、“卖吨位”的阶段。


    尤政认为,一方面要更多地开展对外合作,包括跟国内外的优势单位合作,提升扬州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合作中逐步把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变成技术密集型和技术资本运营型的产业。另一方面要关注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与扬州历史人文和社会环境相称的新兴产业。


    “扬州应该发挥后发优势,不要急于求成,选择做一件事就要集中精力做好做大。”尤政建议,扬州当务之急是要将目光锁定国内外顶尖企业,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企业资源,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吸引大型跨国企业到扬州投资。


    “要么‘大而强’,要么‘小而精’。”尤政说,“大而强”就是要根据扬州现有的产业基础,依靠产业集聚的优势,吸引大企业、大财团来扬投资,要做就做最大的、最强的。与此同时,鼓励和培植一批规模虽然不大,但科技含量高、特色优势明显的企业小巨人。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智能化改造。三次工业最大特点是加强智能化,将网络技术和制造技术相联合,扬州整个产业包括锻压机床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很低,所以同样的产品价格要远低于国外。首先要在整体里面选出几个代表,帮助其跻身国际技术前端,然后借鉴国外技术壮大自身。


    谈人才


    利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优势集聚人才


    尤政认为,扬州要利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优势,广聚天下人才,从而发展现代化、高技术的智慧产业,这是最符合扬州城市特质的发展路径。


    他举例说,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扬州有很好的积淀,如果和当地的文化软实力紧密结合起来,扬州未来发展就会更加朝气蓬勃,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人才。


    “市委谢书记和我有过多次交流,他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尤政说,一个城市发展,特别是将它从历史的角度拉得更长,人才始终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出人才,才能体现出城市的底蕴;出了人才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打好基础。


    今年春节前,尤政刚回过一次扬州,一路看下来感慨万千,正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还稍欠的东风就是人才!”尤政说,从未来的长远发展来看,扬州应该利用乡情,把更多家乡人才,以及一些外地人才,吸引到扬州来,共同为扬州的发展出谋划策,为高新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以前可能会觉得扬州交通不方便,那时候不通火车,也没有飞机,现在火车、飞机都有了,外地人才到扬州就有了交通基础。”尤政分析说,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扬州既有交通上的便利,但生活、工作、创业成本更低,居住环境更好,人才就会慢慢地向扬州这样的城市流动。


    “我们高中班级同学,现在在国外的有20多个,个个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在国内的也都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尤政说,以前机会不多,国内国外经济条件、技术差距较大,觉得没有用武之地,现在不一样了,环境好了,发展空间大了、待遇也好了。作为家乡人,扬州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只要条件成熟,他们还是很愿意回到扬州,参与家乡的建设。再比如,在清华读书、教学、科研的扬州人就不在少数,把他们用好了,就是一笔不小的人才资源。


    现如今,中国在变强大,国际社会的经济重心在往中国转移。尤政建议,扬州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在扬州兴办一些新的产业,比如医疗健康和环境产业,将国内乃至海外的各类人才集聚到扬州,形成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浓厚氛围。


    “要吸引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尤政认为,扬州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高地,就要拿出足够的诚意和智慧,出台真正能够打动人才来扬创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他举例说,最近重庆就出台了一些人才新政,比如大学老师带着技术来创业,政府帮着出一半钱。


    心系家乡扬州发展


    在扬州,基本上每年都能看到尤政。虽然他常年在清华大学工作,但他兼任了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经常回扬州。


    “我是扬州人,我是从树人堂走出去的,对家乡,我当然格外偏心。”尤政告诉记者,他很喜欢扬州,因为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我很乐意为家乡这座城市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心系家乡发展,尤政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