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2014之媒体人:新入行的北漂

编者按       

  翻过2014年的日历,过去一年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找到了十个不同生活背景的"九零后",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工作环境和情感经历,分享正在走向社会的这一代年轻人的想法和主张。透过他们的故事,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重温自己的2014,更触摸到2015的中国。

王钟的,浙江宁波人,1990年生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4届毕业生,现任《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面“青年话题”版编辑和评论员,一个新入行的90后媒体人。

1. 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王钟的今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生活丰富且充实。他的上班时间基本规律,上午10点左右上班,下午6点钟下班,晚上偶尔加班。业余时间,王钟的会待在家里看看书,给自己充电,但有比较长的假期就会出门旅行。他说自己喜欢旅行。此外,王钟的双休日也会自己做菜吃——因为从小生长在南方,王钟的很喜欢吃鱼鲜,但在北京总吃不到家乡的口味,只能自己动手。王钟的说,自己吃腻了北方菜,做菜换换口味,是一种享受。 

  和大多数生活在北京的青年一样,王钟的也为交通问题发愁。从出租房到单位,王钟的乘坐地铁要接近一个小时,而且地铁很挤,一般都没有座位,有时要人推人才能上去;另外最近地铁涨价,每个月的交通成本又增加不少。所以他目前正在考虑换一个租房,多出点租金,住得离单位近一些。

2. 怎么看待和规划自己的工作?

  编辑部的工作,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神秘。王钟的早晨到单位,编写本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中午左右发送,下午筛选邮箱投稿,编辑合适的稿件后交给美编排版,大概六点钟版面经老总和校对签字,同时把见报的文章也编辑成微信发送,一天的日常工作就完成了。同时,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选题,王钟的就会自己抽空写一篇评论。 

  当问到是否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时,王钟的非常干脆的回答“喜欢”。王钟的说做媒体是他在上学期间就确立的目标,并且在找工作时,对许多媒体许多岗位有过了解,觉得目前的工作最适合自己。王钟的喜欢写作,而现在的工作可以将这份爱好结合起来,且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初入行的待遇又不算差——虽说传统媒体在走下坡路。 

  王钟的有着很强的职业进取心,他希望自己文章提出的观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所接受,也看重一份职业中的个人成长超过薪水福利,并且不惧怕压力。 

  他说创业的确很有魅力,有胆量又有规划与能力的人适合创业。至于他自己,打算先工作几年;如果以后有好机会,也许会去尝试创业的。

3.消费观念如何?

  王钟的对金钱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当问到是否会存钱时,他害羞回答自己会存钱,而且每个月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收入会存下来——因为工资待遇在同行中不算低,工作小半年下来也存下了一小笔积蓄。存下来的钱,他会放些备用的在余额宝,多出来的去买些股票型基金。 

  王钟的十分热衷于网购,他坦言自己除了吃饭,大部分东西都会网购。他平时花钱较为节省,2014年的花费大部分用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和电子产品上面。因为女朋友在上海读研,王钟的基本每个月会去一次上海——因为高铁只在白天开,所以如果下班出发就选卧铺火车,隔日早晨就能到上海;有时有特价机票会坐飞机去,但总体原则,还是哪个方便便宜选哪个。虽然每次花费不算太多,但一月一月累积下来,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的交通费,对王钟的来讲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2014年,王钟的还买了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这个也花费掉了他不少的积蓄。

4.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文化?

  王钟的说,自己平时会注意网络上流行的东西,但谈不上喜欢。当说到神曲时,王钟的一下子就想到了《小苹果》,他觉得这首歌能流行,是因为符合了许多人的审美需求,节奏感比较强,但他自己不会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的东西。 

  或许因为对网络环境太熟悉,当问及2014年有哪些网络流行语时,王钟的反而一下想不出来,想了一会儿,才弱弱的问了一句:“少年不可欺,这句算嘛?”小编立刻回答当然算!(实际上这句话小编之前也没想起来)。后来我们又相互启发说到“也是醉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买买买”“且行且珍惜”等一系列网络流行语,发现王钟的其实对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十分熟悉的。

5. 眼中的2014年度新闻有哪些?

  作为一个媒体人,王钟的是高度关注新闻的。 

  2014年,王钟的印象最深的新闻是马航MH370失联事件。王钟的说,因为事件本身比较“离奇”,而且有很多国家都参与到搜索中来,影响非常大,所以他印象深刻。当然,那架飞机上面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也是王钟的十分关注这件事情的原因。 

  当问到如何看待2014年的反腐行动时,王钟的表示自己很高兴能看到这种现象:“希望这种强度的反腐行动能够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能否不分级别不论出身地持续下去。” 

6. 如何看待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我们经常会听到身旁很多人抱怨社会不公平,戏称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拼爹的时代”。王钟的对此却看得很开。他承认,在很多时候,这确实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而且越来越是如此;有个“好爹”,很多年轻人就有好的发展通道。不过,王钟的相信个人只要有实力,不拼爹,也终究能否发挥自己的价值的。至于“看脸”,王钟的更不以为然。他觉得相貌没那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社会也不至于因相貌取人。

7. 如何看待流行的“社会标签”?

  对于贴在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社会标签,王钟的表现出非常豁然的心态:“网络时代的表达喜欢用标签,用态度鲜明情绪浓烈的词语,什么‘屌丝’‘高富帅’‘杀马特’。但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王钟的说,他有时也会戏称自己为“屌丝”,但在内心深处却不会当真。他戏称:“比我更‘屌丝’的人也很多哈,没有必要觉得自己‘屌丝’。” 

  对于“90后”这个标签,王钟的觉得它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每个年龄层有其特点,90后的确展示出与之前几代人不同的特点。不过,他也觉得没有必要把什么问题都解释为90后的特点,因为其中还有个体间的差异。

8. 择偶观念和婚恋观念是什么样的?

  王钟的和女朋友在实习中相识,今年初开始交往,目前正处於感情甜蜜期。 

  说到择偶标准,王钟的回答,自己最看重一个女孩的人品德行,接下来是她的才能和工作情况,最不在意女孩外貌。他很介意交往对象整容,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王钟的觉得,“门当户对”的老话很有道理。这个“门当户对”,倒不是说经济地位的匹配,而是在价值观、生活品味上的志趣相投,而这个跟家庭出身有着密切关系。 

  正在经历着异地恋的王钟的,对异地恋有着很深的理解和感受。他觉得异地恋不会成为两个相爱之人的阻碍,只要有未来的约定,预期的相聚,一切都不会成为问题。 

  王钟的对于“结婚”的态度是传统而理性的。他不会选择“裸婚”和“闪婚”,虽然他觉得这应该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也不会选择“丁克”和“不婚”,觉得这两种人会让自己生活少了些乐趣,少了些人生体验——也许他们觉得那样很轻松,不过也许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过家庭与婚姻的快乐。至于相亲,他表示自己会有些反感。

9. 与父母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的?

  自从来到北京上大学至今,王钟的离家在外已有六年时间。刚开始的几年,王钟的很想家,回家也很频繁。上学期间,除去寒暑假,放长假有时也回去;今年工作入职以前,王钟的又回家了一次,到现在已有半年时间没能回家,就盼望着过年可以回家团圆。 

  王钟的的父亲是教师,平时工作较忙;母亲虽然已经退休,却要在家照顾老人。他们都没有时间来看望在外地学习工作的儿子,这也使得王钟的每次回家和父母团聚的经历显得十分珍贵。 

  除去回家,王钟的平时靠微信和父母维系联系,大概一周交流一次左右。王钟的平时会和父母聊聊工作、生活,拉拉家常,父母会关心他能否穿得暖,是否吃得健康。 

  当问到平常过节会不会给父母买礼物时,王钟的有些惭愧的说没有,但在考虑过年带点东西回家,作为工作第一年给父母的回报。

10. 和朋友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的?

  王钟的在北京生活已有六年,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也有三五个可以深度交流的朋友。王钟的和他的朋友大多结识于校园求学和媒体实习,因此大家的爱好差不多,也几乎都是媒体圈内人士,所以会交流些工作上的困惑。 

  平时,王钟的会隔三差五的和朋友见面聚会,有时聚餐,天气很好时也外出郊游。一个有趣的细节,大家聚会都是AA制。 

  因为在北京生活已有六年,王钟的已经把北京当成了第二故乡,并打算长期待下去。

【2014之最】

2014年,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了女朋友。

2014年,最触动到你的一件事是什么?

  毕业。经历了从学生到上班族身份的转换,做事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不能再像在校园里那么散漫了。

2014年,对你的生活方式影响或改变最大的新生事物是什么?

  举个移动应用的例子吧,打车经常用app了,方便而且经常有优惠。现在经常用的一个打车软件是“快的打车”。

眼下你的生活中最需要改善或者改进的事情是什么?

  住得离单位近,租个一居室。

未来一年,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职业状态更加成熟,能够获得业内更大程度的认可。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